588创业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查看: 7636|回复: 9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业失败史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听众

310

积分

创业新人

Rank: 1

金钱
30 创业币
在线时间
0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spencerhuang 发表于 2011-12-1 11:2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会想写这题目是因为,我本身是个经历太多失败的人。
  
  赔了本时坐在空荡荡的店面门口的感觉和我们坐在沙发上看名人传记时的体会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书上的500万不过是过眼云烟,现实中每个月1万的房租足够成为你自杀的理由。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些谚语只适合终于成功后和别人炫耀时说。千万别在生意失败时拿来当做继续追加投入的借口。
  
  我失败的时候只能想到“狗眼看人低”、“有急莫投亲旧”、“世态炎凉心自知”,最后甚至发展到“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变态心理。
  
  我有感于当下的眼球经济,大家总把目光投向金字塔的顶端。那些风光的金融巨子,财富精英。他们的成功被人一遍遍颂扬、改编、然后变成传奇写入畅销书中四海飞扬。于是,许许多多怀着美好梦想的人们,特别是年轻的人们,投身于那些传奇曾经的土壤。希望再次在这片广沃的土地上开出属于自己的传奇之花。然而,这个概率大概就和人家在这个投注站买彩票中了500万,你也去这台机买也中500万差不多。
  
  同时,由于创业者本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这种人几乎不愿意谈及自身创业的失败,除非是他最终成功了。
  这个时候他就会跳出来大吐苦水。
  当年怎么怎么辛苦,怎么怎么努力,怎么怎么孙子!
  反正最后我算是爆发了。
  
  即便是这样,失败部分也被他们一笔带过。更多的笔墨会注重于对成功细节的描写,和成功后的感触。这样做有两个优点:
  

1

主题

0

听众

310

积分

创业新人

Rank: 1

金钱
30 创业币
在线时间
0 小时
2
spencerhuang 发表于 2011-12-1 11:30:25 |只看该作者
  
  第一、        拔高自身的道德高度。
  做为当今社会精英的商人们身上流淌着的仍然是逐利的血液。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赚取超额利润,但身为社会金字塔顶层的人们又有着相应的道德诉求。全社会,包括这些商人自己都不愿以看到那些靠关系、靠垄断、靠排挤、靠暴力成功的人站在金字塔的高端俯视社会群体。于是,他们就开始了一场对自身道德高度进行“抢建”的造神运动。充分挖掘自身存在的道德闪光点,把他们摆在一个由坎坷人生与不懈奋斗堆叠而成的祭坛的顶端。让人们远远望去,自然地认为这样的人生宏伟而挺拔、饱满而绚丽。这座祭坛的主体是以不屈的意志为基石,坎坷的人生做中轴线,辛勤的汗水为粘合剂,诚信的经营作为通往顶点的阶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310

积分

创业新人

Rank: 1

金钱
30 创业币
在线时间
0 小时
3
spencerhuang 发表于 2011-12-1 11:32:58 |只看该作者
  这座伪建筑的开发商还要用钱铺一条直通老百姓家门口的路,路上开着免费接送到达景点的大巴。把大家一家老小拉到景点去免费参观,合影留念。而这条路的开发商和车辆的运营商就叫做“传媒”。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今世界,经济繁荣国家传媒业就越兴盛。因为,实在是有太多的需求了,不只是观看的需求,更多的是被关注的需要。
      我这样一说,大家是不是觉得那些上电视,上报纸,卖自传的商界成功人士成长经历都差不多?没错,就是一个德行。因为除了条路,没有他途可走。
  而且,这样宣传还有一个天然好处。请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304

积分

创业新人

Rank: 1

金钱
30 创业币
在线时间
0 小时
4
shdqiang 发表于 2011-12-1 11:34:14 |只看该作者
  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310

积分

创业新人

Rank: 1

金钱
30 创业币
在线时间
0 小时
5
spencerhuang 发表于 2011-12-1 11:39:11 |只看该作者
  
  第二、        阻断成功之路
      成功需要勤奋、诚信、坚持。我认同。
  难道失败不需要勤奋、诚信、坚持吗???
  要的,而且是必须要的。
      可以说,没有坚持就没有失败,特别是重大失败。
  所有我接触过的失败案例全都是在已经出现严重危险信号的时候,经营者仍然认为咬咬牙就能挺过去。结果,这牙是咬了,但却把生意给咬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310

积分

创业新人

Rank: 1

金钱
30 创业币
在线时间
0 小时
6
spencerhuang 发表于 2011-12-1 11:40:27 |只看该作者
  为了让后来人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勤奋、越坚持,赔得越惨!
      前人自愿或不自觉地在人生岔路的指示牌写上“勤奋、良知与诚信是通往“幸福的大道”,哪怕这其实是条通往悬崖的不归路。
  而其实只有少数人知道,真正的成功需要太多太多别人所不知的秘密。
      这样做不论是否出于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们的本意,最终的结果是:大批大批的有志青年,在这种激情和所谓成功模式的影响下,前赴后继地投入到失败那无底的深渊。
      可是,很多人失败后还一直以为是自己不够勤奋,不够努力甚至是运气不够好所致。压根他就没想过是不是这个社会的大环境造成的。
  反过来,这些人由于面子问题不愿意多说这些事情,于是这个秘密又一次天然被保守了下来。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换换口味。看几个创业失败的例子,我想,这些事情比起李嘉诚、刘永好等人的创业成功故事,更加有利于我们这些生活在下层社会却不停追逐幸福的人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310

积分

创业新人

Rank: 1

金钱
30 创业币
在线时间
0 小时
7
spencerhuang 发表于 2011-12-1 15:17:30 |只看该作者
  第一个故事:英雄不问出处
  
      刘凯出生在福建泉州,那里是著名的侨乡。从宋代开始,就有许许多多的人由那里出海,远赴重洋与外国进行贸易。到了近现代,那里出国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家家户户都有海外的亲戚。这在解放初期或许是提都不敢提的事情,但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那就是不说就对不起他们家姓氏的大事了。先富起来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无数羡慕的眼光开始向他们聚集,刘凯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他看着邻居们一个接一个地开工厂,做贸易,越过越红火。但是他们家始终不起色,虽然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而且还是98年上的华侨大学,跟现在时下本二、本三可不一样,含金量还是挺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310

积分

创业新人

Rank: 1

金钱
30 创业币
在线时间
0 小时
8
spencerhuang 发表于 2011-12-1 15:18:17 |只看该作者
  他依靠聪明才智,毕业后被交通银行厦门分行录取,开始过上了白领的生活。
      但是,在现今的社会即便你在银行工作,想要在城市立足依然犹如在热带雨林中生存一般。
      刘凯的工资大概是2800,再加上绩效奖金每个月1500,公积金1000,这就是他全部的收入,可以支付房价的收入。而厦门现在的房价,每平方米大概是10000元。刘凯每个月能支配的金额不吃不喝,5300元。买个100平方米的房子,要200个月。如果首付是30%,那么也要60个月。也就是6年时间不吃不喝,不往家里寄钱,不要生病,不要有同学朋友婚丧嫁娶。总之,除了工作—挣钱—存银行之外什么都别干。可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310

积分

创业新人

Rank: 1

金钱
30 创业币
在线时间
0 小时
9
spencerhuang 发表于 2011-12-1 15:20:28 |只看该作者
  实际情况是:
  
      固定开支:每个月手机100,公交卡100,三餐(银行食堂包一顿中餐)20×30=600,住宿舍(银行集体)30,宽带60。大约900元。
      浮动开支:因为是集体宿舍,又都是年轻人,兄弟们常常在无聊的夜里去喝酒、唱K、打麻将就正常不过了。喝酒、唱歌你请我请怎么说一个月总轮的到一回吧,你请喝酒,我请唱歌,400。
      打麻将这个就看本事了,有人把把都能赢,有人整个晚上一直输,这种我们就不讨论了,看自己本事吧!
      这样下来,每个月工资大概能存的就只有3000元了。而这,已经是刘凯能存下来金钱的最大值。往往现实情况是每个月只剩下一点点,甚至是一点都不剩。这太正常了,有家里的朋友同学来的话,一个晚上去酒吧就可以把钱都花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310

积分

创业新人

Rank: 1

金钱
30 创业币
在线时间
0 小时
10
spencerhuang 发表于 2011-12-1 15:46:53 |只看该作者
  于是,他眼中看到了许多以前的同学,读书时还不如他好,但人家现在在厦门已经包工程做项目,随随便便赚了1-2千万。有些离职的同事,路上偶遇,一个个都说出来混,比在行里好多了。他开始蠢蠢欲动,再加上看了不少名人传记,都说不去博一下年岁易老,青春不再,何时才能发达呀?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8年,刘凯除了有10几万存款外什么也没有,依旧住着行里的宿舍,乘着公车上班,干着一样的活。耳边不时传来街上呼啸而过的跑车轰鸣后留下的余波,身边还是那群跟他一模一样的同事。
      有传闻谁谁出去后混的多好,赚了多少钱。眼见自己在行里又没有天线,升不上官自然赚不到多少钱。虽然这几年渐渐成为部门的主力,可是处长太年轻,就比他大7、8岁,还是本地人一点没有要走或挪的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Archiver|手机版|588创业网 ( 闽ICP备08003622号-6 )

GMT+8, 2024-11-16 10:22 , Processed in 0.14056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bbs.588cy.com

© 2001-2012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