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4-7
- 威望
- 0 创业威望
- 金钱
- 30 创业币
- 注册时间
- 2013-4-7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36
- 精华
- 0
- UID
- 12026

- 金钱
- 30 创业币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新浪财经:你是1985年出生在?
凯瑟琳:1985年,出生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我父母都是德州人,我在德州呆到11岁左右,然后搬到了华盛顿特区。不过我的祖父母、叔叔、姨妈们都还在德州,只有我家搬出了德州。
新浪财经:两个地方很不一样。
凯瑟琳:非常不一样。我甚至感受到文化冲突。当我说我来自德州,(华盛顿的)人们会问,那你是不是天天穿着牛仔靴,骑着马去上学之类的。我总会很诧异地回答说“当然不是,达拉斯就像其他美国大大都市一样。”
新浪财经:不过达拉斯确实也跟其他德州城市完全不同。
凯瑟琳:的确也是。达拉斯是个非常有活力的大都会,不是那种休闲、怡然的。不过在那里,我周围的人都是保守派的共和党人士,到了华盛顿,我周围的人都是自由派的民主党人士。这让我觉得很稀奇!因为我身边的的人都认为他们的所认识的世界就是对的:如果你、我、身边的人们对一件事情的认识都一样,怎么会有人笨到对同一件事有跟我不一样的看法喃?这种两地的观察让我在年幼的时候就对“群体认识”持有批判态度。这让我相信一点:不是每个人都相信的事情就一定是对的。
我的爸爸是一个创业家,有过数次创业经历,但都不是很成功
新浪财经:是IT行业吗?
凯瑟琳:对,电子硬件生产。他拥有电子工程背景。所以其实我们也在加州呆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大概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蛮感谢父亲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到过不同的地方。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物,也让我开了眼界。我的家庭绝不富有,但是父母都尽量创造条件使我和弟弟成为具有充满创造力的人。比如将邻居不要的旧衣服重新设计缝纫制造出自己的作品。这都让我从小就喜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动脑筋、动手解决问题。
新浪财经:你有几个兄弟姐妹呢?
凯瑟琳:一个,小我五岁的弟弟。因为到处搬家,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们俩除了对方和爸妈谁都不认识,所以两个人感情一直很好,很亲近。不过,我总是那个偏爱艺术、历史、文学的。我喜欢戏剧表演、唱歌;他总是那个喜欢科学、IT的,而且很有运动细胞。
新浪财经:这是多好的一个互补组合啊。
凯瑟琳:太互补了。基本上我喜欢的,他不感兴趣。他喜欢的,我也不感冒。不过在我进入高中就不同了……
新浪财经:高中在华盛顿?
凯瑟琳:对,应该说是在华盛顿旁(的弗吉尼亚州)。我进的高中叫托马斯-杰斐逊科技特色高中(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顾名思义,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在数学、科技等理科方面的发展。可以说,我们学校以拥有众多理科屌丝们(nerds)而出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拿电脑课程。所以高中第一年我就开始学习电脑编程、编码,学C++等了。
新浪财经:那个时候就学了编程了?
凯瑟琳:对,这是必修课程。只有完成了相关课程你才有资格毕业。这是一个公立学校,不用额外出钱,但是我也经历了入学考试和申请等。我记忆中整个过程还是很繁琐的。当时我其实不想拿这些计算机课程,但是是必修科目,所以我跟我的好友Sarah硬着头皮去上课。但是后来发现,我们都对这些课程非常着迷。我很喜欢创建各种应用对想象力的开发,并任由自己创作的东西产生变化的兴奋。
新浪财经:那正好也是在2000年左右互联网行业极速发展的时候?
凯瑟琳:2000到2001年的样子。所以还是互联网的早期发展阶段。但是那个时候我对电脑编程等的兴趣慢慢地就淡了。有趣归有趣,但是我那时候还想地是以后要做一个外交官或专研历史政治之类的。
新浪财经:所以电脑课程上学到的东西慢慢地仅仅变成你所掌握的技能
凯瑟琳:对。但那对我很重要,我真希望我当时还能多学点。因为这些技让我在现在的网站发展事业上更容易明白了解状况,比如Python等等(编者注:Python是一种电脑程式语言,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通用型语言。)
在2003到2004年的时候,我是计划到美国政府部门或者联合国去做一些国际关系的工作,或者将来当一名教授美国历史的大学教授。但我始终没有一种“这就是我想干的事业”的感觉。我也曾尝试在瑞士日内瓦给联合国实习。在那儿我学到了很多,但是很快我就意识到,这不是我热衷的事业。我也在美国驻塞浦路斯大使馆实习过。当实习结束后我有机会转成正式员工,但是我们再提出申请。这让我变得对商业更感兴趣。因为我觉得,从商业角度,我可以更有效地学到很多技能从而解决世界上那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后来我进了杜克大学读书,在2008年以国际关系与政治专业外加第二专业法语从那儿毕业,所以现在我也可以说流利的法语。毕业后,我就进入麦肯锡咨询的纽约办公室。
新浪财经:所以在麦肯锡的工作是你的第一份正式全职工作?
凯瑟琳:对,是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一毕业就去了。
新浪财经:我猜在你毕业前就已经锁定了这份工作了?
凯瑟琳:对,麦肯锡当时在我毕业前9个月,我刚开始大四课程的时候到学校办了招聘会。在那儿麦肯锡的一些高级职员会来介绍公司,并充满激情的要我们加入公司,并说这份工作有机会让你去里约、柏林、洛杉矶、迪拜、上海等地天南地北地旅行畅游。
新浪财经:这对年轻人来说很诱人的。
凯瑟琳:这一切听起来都是如此的有吸引力。但当真正加入麦肯锡时,我发现我确实有很多旅行机会,但目的地都是密苏里州的小镇、密歇根的某个村庄、俄亥俄州的某个小村。根本没有那些你认为迷人(sexy)的目的地。
我在麦肯锡一共呆了两年,受益匪浅。对于初入职场、商场的人来说,麦肯锡将我的基础打得很牢,如何在办公室有效协作、创造价值、开发自我领导潜能等。
新浪财经:我想在那样的环境中,不管你是初级员工、资深主管,都经常会加入或参与到规模较小的精干的团队中来完成一个项目?
凯瑟琳:对,大多数是5到6人的团队。麦肯锡的公司文化很注重给员工及时反馈。所以基本上每两个星期,我的主管就会跟我约见半个小时,坐下来聊聊我在工作上的表现。他们会非常坦诚地说,“凯瑟琳,你在A、B、C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D、E、F方面表现欠佳。让我来告诉你需要做些什么来弥补不足。”整个公司的文化就是建立在“给出建议,让别人变得更好”的理念之上。这有时听起来很难受,因为你会时常听到批评的声音。比如人们会告诉你,“上次你发的邮件看起来让你感觉是一个经验不足、年轻鲁莽的人,而且过长,你应该改进。”
新浪财经:会到这么具体细小的事情?
凯瑟琳:对,会达到这么细小的事情。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主管将我在公司的讲演进行了录音,然后播给我听,跟我一句一句分析。看哪些部分显示出我是自信满满,哪些部分我听起来没有安全感。这些指导训练对我来说都十分重要,成长不少。我还记得刚进麦肯锡时,一次大型会议,我想给出自己的建议,于是我畏畏缩缩地举手,然后都以“这个可能会”“或许我是错的,但……”这样的句子来陈述我的建议。后来我很快意识到,如果我自己都是如此怀疑的态度来陈述我的观点,没有人会买账。
新浪财经:同时肯定也会有职场上对不同性别员工的一些不同待遇
凯瑟琳:绝对有。我在大学的教育使我相信,以前男女在职场上的不-平等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到了麦肯锡,我才知道我错了。职场上仍有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当你去参加会议时,人们会自然觉得中年男性是头儿,年轻男子是个数学天才,而年轻女子就是个秘书。与此同时,我联想到自己跟弟弟的成长经历也在提供一种“男性为主导”的文化。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弟弟捶惹是生非、不循规蹈矩、冒险是更能被理解接受的;而我却应该是谦逊有礼、惹人怜爱,应该处处观察身边的人和他们的感受,使自己被接纳。这些虽然都是好的品质,但到了需要为自己争取权利、在商业场上谈判时,我会觉得非常不适应。而我的男性同事们通常就没有这样的不适应。这让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寻求帮助,看是否有这方面的职场建议,尤其是针对像我这样初入职场的年轻女性。但我什么也没找到。
新浪财经:这是哪一年的想法?
凯瑟琳:我在麦肯锡干了两年。真正有那样的思考和想法的时候是在2009年。
新浪财经:期间都在纽约?
凯瑟琳:对,2008年就搬到了纽约来工作。中途离开了两次,但总是回到纽约。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对职场文化产生了各种兴趣。比如我会观察是谁得到了晋升的机会,谁又没有得到。因为我发现,不一定干得最出色的那个人就一定被表扬并成功晋升的。反而是那些能把工作表现出色和成功塑造自我形象结合起来的人最受益。
新浪财经:如果要总结你在麦肯锡获得的东西,你认为是在那儿的经历点燃了你就业的火花吗?
凯瑟琳:如果要为我的创业过程分阶段,麦肯锡的经历可以说是第一阶段:让我对求职、职场领域产生兴趣。但是第二、第三阶段则属于麦肯锡之后的事儿。第二阶段是在我快要离开麦肯锡时。当时我已经跟公司沟通过了,他们也知道我将在6月左右离职。我也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
新浪财经:那个时候还没有自己想要创业的想法吧,还是想着找另一家公司干?
凯瑟琳:对,想得是换公司。当时也在考虑,我是不是应该去非营利性组织(NGO)试试看,或者换个行当,比如进入金融业、时尚零售业等试试
新浪财经:所以你进入麦肯锡的头衔和离开的时候分别是什么呢?
凯瑟琳:进入的时候是商业分析师(Business Analyst),离开的时候是这个在同个水平有所升级。让我解释一下,他们对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公司的员工都统一叫商业分析师。直到你成为咨询顾问(Associate),你才有所谓的头衔。通常成为咨询顾问都有硕士学位。我那一届招聘去的人中有5%的在工作第三年升到咨询顾问。但我们中的绝大部分在第二年选择离开公司。
新浪财政:这是咨询行业的惯例吗?
凯瑟琳:是的,如果你是MBA毕业,在咨询顾问级别,公司希望你呆久一些。但对于商业分析师来说,每年大概有30-40人加入,两年后离开,有的人之后可能会回来。我那年的那届有1/3的人两年后选择回到学校读研究生。
新浪财经:你的那届是指2008年进入麦肯锡的?一共多少人呢?
凯瑟琳:08年被招的大概有50人左右。
新浪财经:2008年经济非常不好,招聘受到了影响吗?
凯瑟琳:08年的招聘决定是在07年作出,那时是个不错的时候。所以我之后的那一届很惨。
新浪财经:所以离开麦肯锡之后呢?
凯瑟琳:离开麦肯锡之后,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思考我的下一份工作。但是这样我觉得整个过程相当痛苦。这也是我做thedailymuse.com的创业构想第二阶段。当我到Monster.com、indeed,或是simplyhired等招聘网站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我要输入什么关键字符。而当我输入比如“商业策划”(business strategy)或“商业发展”(business development)时,上千个职位跳出来,眼花缭乱。基本每个公司的职位呈现形式都是公司标志加职位名称,最后加上两段公司市场公关宣传语。而且每个公司都写得一样,例如“有责任心”“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空泛的话。没有一个公司的招聘词打动我,或与众不同。这让我十分苦恼。我最终申请了大概25个职位,从对冲基金到教育培训机构。到了面试时,几乎每一次我跨进这些用人单位的公司大门时,我就能感觉出这家公司与他的职位是否跟我的条件要求吻合。这让我想到,如果每个应聘者都能在前来面试之前就清楚了解用人单位长什么样子、在里面工作的都是些什么人,那就太好了。这样应聘者就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新浪财经:这对雇佣双方都有利。
凯瑟琳:对,因为招聘企业也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我当时拿到了几份聘书,但我根本不适合在这些公司合作,最终拒绝了对方,让我也感觉过意不去。因为这意味着对方也要重新走一次招聘程序,寻找另一个合适人选。
新浪财经:但是当时考虑的地域还是在纽约附近?
凯瑟琳:有在纽约的,我当时也选择了几个工作地点在北非的。北非是唯一一个除了纽约以外我愿意考虑前去工作的地方。
新浪财经:为什么对北非感兴趣?
凯瑟琳:因为我觉得非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有很多先进的科技发展,同时又面临严重的如健康医疗方面的基本问题。我申请了好几个NGO的职位,最终确定加入克林顿健康倡议组织(Clinton Health Access Initiative),当时他们有一队人在那儿的主要工作是在当地推介一款新的疫苗。我在2010年去了卢旺达,也去过马拉维。这让我参与了第一线的一些工作,比如如何给当地人介绍新的疫苗,让他们介绍等。
新浪财经:所以你从商业领域又再次回到了你最初觉得可能感兴趣的NGO事业。
凯瑟琳:完全正确。这也让我意识到,我骨子里想要解决一些所谓的大问题,反而对如何帮企业盈利提高0.5%不是特别感兴趣。帮企业盈利当然很好,但是我更希望自己做一些有实干精神的事。
新浪财经:我理解你所指的“大问题”意外着你想改变一些东西。
凯瑟琳:对,我希望我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的生活品质有所提高,或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新浪财经:你去非洲之前知道自己要在那儿呆多久吗?
凯瑟琳:我跟GHAI达成的协议是在那儿呆6个月。因为那个时候我并清楚我是否做好了要在那儿呆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所以我在那儿从6月工作到12月。然后返回美国继续在GHAI做事。也是在回来后的这段时间我有了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的打算。
新浪财经:所以一直到2010年,你才有明确想过要开始创业?
凯瑟琳:对。当时我身边有个朋友白手起家做起了番茄酱的生意。看到身边的人开始做创业并在不断成长对我很有影响。这让我觉得,或许我也可以像他一样。而且我当时的创业关注点也很明确了,就是要围绕女性就业问题。我有那样的冲动去告诉每一个像我一样当年在初入职场涉世不深的年轻女性们我的求职和职场建议。
新浪财经:相信在当时你遇到很多像你当年一样的人
凯瑟琳:确实是。虽然我自己不喜欢听到批评,但是我已经很幸运了。在麦肯锡,有人可以站出来指正我、给我提出建议,这是很宝贵的。
新浪财经:在那个时候,你基本确定你具备了所有创业的素质了?
凯瑟琳:我当然还是会自我怀疑,不相信自己。当我第一次创业,我不想要我自己的头衔是首席执行官(CEO),因为我觉得压力太大,这个头衔并未给我带来前行动力。直到第一次创业失败后,我才慢慢在这方面有所改善。
新浪财经:第一次创业是什么项目?
凯瑟琳:第一次创业的公司叫PYP Media,理念跟thedailymuse很相似。那一次失败反而给了我自信,让我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领导者,并把公司做大。
新浪财经:但是PYP Media跟thedailymuse的合伙人是同一群人吗?
凯瑟琳:PYPMedia的合伙人是现在theDailyMuse的合伙人加上另外两个合伙人,共五个。这其实也是为什么第一次创业失败的原因所在。
新浪财经:都是女性?
凯瑟琳:4个是女性,外加第一个被招聘的员工。都是钱麦肯锡员工。我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规划。最初大家也很容易达成妥协。
新浪财经:因为公司规模还不大?
凯瑟琳:对。但随着我们越来越成功,问题所在就变得越来越明显。
新浪财经:所以所谓的执行权没有得到实施。
凯瑟琳:对,我们最开始在创建公司的时候就是想设计成4个人股权均等。但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计划。因为一个决定没法4个人来决定,而决定的时候也无法4个人都保持一致。这使得我们最后产生了我们4个人是否应该同时留在这一公司问题。这都是因为我们对授权上的分歧,我只能说,这让我们有些时候表现出不是那么专业的一面。而且我们也没有做够创建公司时法律文件上面的功课。初创期,我投入了大量自己的储蓄到里面。
新浪财经:所以你对创业该做什么一点都不熟悉?
凯瑟琳:一点都不清楚,而且我也没有什么熟悉的创业家可以咨询或寻求帮助。
新浪财经:没有什么导师级的人物出现。
凯瑟琳:那时候还么有。
新浪财经:我想你的合伙人们估计也是跟你一样的背景,没有所谓的资深人士。
凯瑟琳:对,我们都是一帮80后们,而且我已经是最年长的那个了。我们都是同一年同学校毕业的。不过,确实那时候很多时候都是从走冤枉路开始学到东西的。而开始做the Daily Muse是在去年7月的时候,网站上线是在9月6日。我也是在7月份左右从PYP media全盘退出。
新浪财经:所以PYP Media现在仍然存在?
凯瑟琳:对。只是我不在参与其中。PYP剩下两个当初的合伙人。而从PYP Media一退出我就投入到了the Daily Muse的创建上。那个时候让我觉得仍然创业激情澎湃,浑身是劲儿。因为我当时认为我的创业想法和理念是没有问题的,我需要赶紧创造这样的一个平台、社区为一群年轻、聪明的女性提供更多的咨询,从而使他们做出更明智的职场选择。
新浪财经:所以即使PYP Media的经历是失败的,你那时还是很确定,接下来我要做的必然还会是自己创业。
凯瑟琳:对,那个时候,创业的想法就非常清晰了,想给自己机会去闯闯看。那个时候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财务方面要开始非常小心。因为我没有家庭资助可以依靠,不可能找父母伸手要钱,尤其是当我已经开始挣钱了。倒不是因为那个时候就知道我以后会需要钱创业,因为我当时还以为我有可能搬到非洲或印度去NGO做事之类的。但从还在麦肯锡工作的时候我就养成了存钱的习惯。每个月我差不多会存1/4到1/3的收入到我的储蓄账户。所以当我离开麦肯锡的时候,我很清楚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我能支撑自己11个月的正常生活开支:够钱付房租、买吃的。
新浪财经:所以你离开麦肯锡时还是感觉比较有保障的?
凯瑟琳:对,这对我来说很重要。这让我在做出职业选择时有足够的自由,而不单单收到工资条件的制约。
新浪财经:我想当时从学校毕业进入麦肯锡工作的工资并不低?可以说比很多同届毕业生来说都要好很多?
凯瑟琳: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毕业进入麦肯锡第一年的年薪就是6.5万美元了。这比我之后的任何一份工作工资都要高。这也让我的存钱计划更加容易。
新浪财经:你提到在第一次创业时,你是投入了很多自己的储蓄进入,并且没有什么正规的法律文件对这些投入做出保护等等
凯瑟琳:对,所以我投入的钱都最后打了水漂。我们当初就在像笔记本的纸上签了些东西,也有找过律师,但是最终发现如果走法律途径要求对方将钱归还或其他形式的补偿都得不偿失,很可能赢了官司、赔了钱,不值得。去年6月算是我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一系列事情都在同时发生。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段感觉没有希望的日子。我甚至有想过我可不可以从头再来,尤其是在刚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创业之后。
新浪财经:转变非常剧烈。
凯瑟琳:我用尽了我的心血投入到我的第一个公司,那时我觉得我由来自整个宇宙的责任来把我的这个公司管理好。在失败后,我也曾想过是否应该保险起见,接受其他IT初创型企业希望我去加入的工作机会。但我心中的声音仍然在告诉我,我要做我自己的公司。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给第二个公司取什么名字呢。但是信念却变得异常坚定。所以从7月开始我就全身心的投入到the Daily Muse的创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