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创业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查看: 2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业研究专家谢洛德:危机下中小企业要更灵活

[复制链接]

17

主题

0

听众

15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41 创业币
在线时间
30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农民站长 发表于 2009-3-5 21:50: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网易科技讯 3月5日消息,国际创业研究专家、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创业专业临床教授谢洛德在今日面对中关村创业者时建议,中小企业在大萧条的环境下,应该更灵活的使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和才能,去寻找一些新的机会,以满足新的需求。

谢洛德认为,目前是创业最好的时期。他解释到,虽然经济环境不好,但同以往的大萧条不同,现在的创业成本大大下降,同时,在大企业频频裁员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总数正在稳步上升。

谢洛德将创业者分为自己创建企业、购买现有公司和跳槽出来做同业竞争三类。他表示,在过去的经验中,经济衰退中会出现很多第三类创业者,而自己开创企业九成左右在十年内会死掉。

谢洛德建议中小企业在大萧条中,要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寻找更多的合适机会。他建议创业者不要忙于处理日常的杂事,而要调整更多的时间下来思考公司发展的方向。(王杰聪)

资料:

谢洛德现任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创业专业临床教授,执教“成功企业家”课程,担任Kellogg学院家族企业中心联合主任(并为创始人),Kellogg学院女经理人中心的联合创始人。

谢洛德1962年毕业于DePaul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6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谢洛德曾创办Shefsky & Froelich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在每一发展阶段给企业家及其公司提出建议,服务对象包括从寻求海外或新业务扩展的数十亿美元资金的公司到富于梦想而又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他还曾创建或联合创建了数家成功的企业和组织。其中之一就是Strategic Processing Corp,该公司开发的技术成为一项在1980年认证的种子专利的基础,该专利就是以后广为人知的B2B电子商务。该公司在2001年成功出售给美国甲骨文公司。

谢洛德通过采访美国和其它几国200余位最具成就的企业家而写成的《企业家不是天生的》(McGraw-Hill)一书,以英语、汉语、日语、泰国语、希伯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匈牙利语出版,是西北大学Kellogg学院、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其它大学的必读或选读材料。

速记实录:

主持人:今天是开办以来的第一次英语课,今天我们有幸请到谢洛德教授,掌声欢迎!

谢洛德:我们首先要谈谈,成功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看到很多职业经理人,我们要明白他们靠什么谋生的,企业家是靠什么谋生的。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是管理学院不是创业学院。一般上他课的都是二年级上MBA的学生,我会对他们说,你们学了关于管理的一切。会说我不希望你们忘记过去一年半学的东西,你们从最好的教授那学到财务管理、营销,但是你们来到这个课堂上,就要学的不仅仅是跟已经建立很良好的企业里管理、工作,而是要学习怎么把你们学的那些东西、理论用于还未成型的创业型企业。

举个例子,美国市场营销系最好的商学院里我会遇到一些学生,上过很多关于营销的课。我问他们你们上过一门营销课程的人举手,有很多人举手,过两门的举手,也有很多人,最后上5、6门的就很少有人举手了。假设我有一个新的电动牙刷产品,我问一下上营销学课的学生,你要为这个牙刷什么推广计划呢?上过很多课的学生说两到三年可以把牙刷推广出去,所需要的大概有一千万美金。我认为这样的学生最好是给企业打工,做创业者恐怕不行。我和妻子做牙刷推广计划都不一样,每个人去了一个杂货铺,研究了20分钟出来了。出来之后我和媳妇一起讨论20分钟又给好朋友打了20分钟电话,那个好朋友在沃尔玛工作的。创业者服务花在营销上是两个小时而不是两年,花的钱是长途电话的钱而不是2000美元。

关键点在于我做的跟商学院做的没什么本质的不一样,但从物理上讲又是很不一样的。商学院那种做法花那么多钱、调研那么多人,写那么长的报告是说想把这种推广项目的设计的风险降到最低点。返过来创业者的调研不是把风险降的最低,而是把短时间内推荐成功做到最大,大公司职业经理人是不断平衡收益和风险。所以你好好想想,创业企业家们不是说要故意忽视风险,只不过他们不会可以平衡收益和风险。创业企业家们是特别特别的自信,总是相信他在所从事的领域中能做好。这是18世纪亚当·史密斯写的关于创业企业家的描述,其实所有的商人最早都是创业者,因为最早其实是没有商业的,这些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自信。

像IBM曾经有一个很好的雇员叫比尔·盖茨,他跑过去跟上司说,很久以后会有很多台式电脑,最关键的并不是硬件,而是软件。IBM那时候占有台式机的大部分,几乎所有的市场占有率,只有少数大型机是从另外公司买的。IBM那时候非常自信,当你有100%市场占有率的时候,你当然理所应当的有自信。比尔盖茨也很自信,他自信的是他以后可以做一个软件,让全世界都使用它。时机或者时点是关健词,IBM没有踩对时间的点,而比尔·盖茨踩对了时间的点。公司分两种,好公司和坏公司,好公司是比尔盖茨这样的公司,是充满创业精神的公司,另外坏公司是市场占有率很大,在市场里基本上是垄断地位,他们很自信,而且什么坏了我也不修,就抱着这样的态度做公司。

在座的你们要么是创业企业家,要么是写创业家的媒体记者,有多少人你们觉得比尔盖茨的自信是好的自信?请举起你们的手。目前大家都和我一样,觉得这是好自信,但60年以前世界可不这么想。现在说的60年前情形创业者或者创业精神没有被这么高抬举,并不是北京60年前的情况,是说芝加哥、纽约、硅谷。60年以前中学课本里画的有一些关于商人、创业企业家的图,这是美国的中学课本,那些形象都是从19世纪、20世纪初的那些形象,是个反面的形象,基本60年前课本还是丑化商人的形象。我翻译成什么样不重要,关键是那些人脸谱化了,已经描画成反面人物了,画在了给小孩子的看的课本里,在全美国发行。那是40年代、50年代的美国课本,那是大萧条的那代人小时候读的书。所以可以理解,大萧条的时候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自己的个人财产,日子过的很难过,他们觉得那些掌握资本的人都是坏蛋。现在很显然我们又是一个坏时候了,很有意思的是看看各国报纸、电台,怎么描述创业家企业家群体的,这种描述是跟着经济周期走的,有时候特别积极向上,有时候特别消极、反面。

现在讲讲在美国这个历史是怎么走过的,1940年、50年的时候,是被描述的特别消极反面的形象,但六、七十年代发生了一些事情。美国经济形势是这样的,大公司在大萧条的时候已经被清洗了一轮了,过后四、五十年代崛起的公司,他们成为五、六十年代战后最大的雇主。在四、五十年代这些公司不断的在扩张,他们雇佣人,并且雇佣越来越多的人。在那个年代,如果美国总统得罪了这些盗版们,通常要有一个公开的道歉的。

当钢铁公司在1961年、62年的时候做了一个调价的政策,肯尼迪总统挑战了一下有一个公司叫(英文),所以他说那段话之后一个月之内不得不公开道歉。在奥巴马上任一个月之内,他基本上说了很多大公司的话,但是他不会给这家公司道歉的。因为时代不断的变化,在四、五十年代是个点,然后到了高峰,现在又到了底部。里根总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创业企业家唱高调的总统,他在电视上对公众讲说,是创业企业家们给老百姓创造了就业机会,不是那些大公司。在2008年中间到下半年,在去年其实这种情况绝对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大公司都在不断裁员,但中小企业雇员在很稳定的上升。这个情形就从里根的时候一直开始了,一直到布什年代,中小企业、创业企业提供的工业岗位已经超过了大公司提供的总数,并且这个趋势还是大公司提供的就业机会在逐渐减小,而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在增多。

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发生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血腥革命,这是IT产业的革命。这很容易的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硬件出来了、大量的软件出来了,大量的网站出来了,它们改变了很多东西,但实际上这个革命,从电脑产生之前就开始产生了,并且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还在持续作用。我们讲讲去年和今年的故事,在很多地方问过很多人,你们认为现在是个开创一个创业企业的坏时候么?你们同意是最坏的时间点么?这是因为你们不举手,是因为你们都是创业者。现在这个时候,很多中小企业做的很差,甚至倒闭掉。但是这些企业都是更遭的时候创建的,原来有句老话,当水涨的时候,所有船都跟着涨高。

这跟中国话“风来了猪都在飞”是一个道理,因为过去20年经济是高涨的。但现在有挑战了,但是有一些失败了,为什么?他们还没有形成一种能力,带公司走过有挑战的时间段。谁要在现在创立企业,谁将是庄稼地里最好的,因为他不是最棒的也不敢在现在创办一个企业。所以这些人敢这么做,能吸引来投资商和高级人才也说明这些人相信他是最棒的。现在可以说明白,这对少数人而言,这确实是开启一个新事业的最佳时间点,但后面还有其他意思。现在做中小企业不仅要最有能力的,而且也要是最自信的。所以你们想想刚才说的话,创业者、创业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形成一个足够强烈的自信心。

在美国美国总统被前任总统批评是很少见的,他们是个小圈子,总统们不相互批评。大概两周以前,克林顿总统批评了奥巴马总统,虽然他们是一个党的。那个批评我们所有创业者都要听听,对我们是个好课。克林顿总统对奥巴马说,你得停止手下所有事务性工作,花时间告诉你的人民事情是会OK的。克林顿总统真正的含义是说,不要做个好的管理者,要做一个好的创业者。(英文)是南加州大学领导力课程最好的教授,他在领导力领域写了很多很多的书。他区分了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管理者们永远把事做对,领导者们永远做对的事情。所以这也是创业者们始终记住的,不能把主要经理放在好的管理者上,而是不断说服你的身边的人,不管是供货商、投资商、所有命运相关体,让他们相信你是在做正确的事情。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创业者需要加入他们,你成为一个领导者,你有一个跟随者,你们两个在一起工作比较容易。我刚才说如果只是一个领导者比较容易,但一般比较小的创业公司也会有很多人,还有很多外围的人。他需要跟第一个雇员打交道,还需要跟想离开他也想创业的雇员打交道,那是不同的情形。他还要去跟那些后来的雇员谁想要更好的、想谈价钱、想要更好的薪水的雇员打交道。有的时候创业者还要跟贪婪的投资者打交道,因为他们特希望三、五年就把公司做的很棒,然后卖掉获利。有的时候他还要去跟天使投资人打交道,这些人不着急,希望这个生意能做50年,在长线上获利。他还要给房东打交道,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交押金,所以他的房东很担心,担心他是不是交的起下个月的房租。

当这个创业者生意做好的时候,希望搬到其他的地方,其他的房东还要找。他还要跟律师、会计师打交道,所有人都担心创业者不给他们按小时雇酬的顾问费,这些顾问也希望创业企业家成长的快一点,所以之后他们会有比较大的客户。这些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如果愿意冒险做小客户生意的话,这些企业以后又长大了,然后他们的业务这些律所、会计事务所就做不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还包括你的上游供货商、下游渠道商、客户,对所有人创业企业家都要有一种自信,不是同一种自信,是各种各样的自信,满足这些人各种各样不同的需求,并且这些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时间表,你要把这些平衡好,要有不同的自信。

所以创业企业家不是要做一次,而是每天都要处理这些跟信心有关的东西。不只是当有一个大客户的时候要做这些事,当失去客户的时候也要做这些事情,这是每天都要处理的事情。每天处理这么多事情,你太累了,你常常在心里说,我要没干这个事多好,但这些情绪必须藏在内心最深处,一旦漏出来,就会让别人失去信心,就会有连锁反应。不管是你失去一个重大客户之后的那一天还是之前那一天,你都在想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最关键点是在于你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力。所有人包括那些经理人们,都想各种可能性,他们觉得把各种可能性都想清楚之后就可以做的好。

创业企业家要做到当你不知道未来发生什么的时候,自己还有一种舒适感。一个商学院的一位同事,对这个事情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如果你朝一个门走过去,你知道门后面有一个老虎,你还这么走,你是一个勇敢的人。如果你走入一个门不知道背后是不是有一个老虎,说明你对不确定性有巨大的容忍力。这就是创业企业家们每天要去面对的一件事,要容忍的一件事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生意做的好不好,你下一个客户在不在,你的产业趋势是什么样子的,你本地的经济怎样的,你永远不知道,你必须要学会跟不确定性打交道。

今天中午我建议了,你们怎么对待自己的睡眠。一般创业企业家睡的比常人睡的少,但并不因为不确定性。好的创业者睡的少不是因为焦虑,而是因为他们太热爱他们做的事情了,所以等不急水8个小时再干自己该干的事了。如果你睡的少是因为焦虑、不能容忍这些不确定性,把你手上的生意结束吧,回去给大公司打工吧。你睡不着是因为你把事业当成你的孩子,那你第一步就做到了。你爱这个孩子并不是充分的,必须让所有人都还这个孩子。如果你员工不是这样爱,永远也不会把精力放在事业上,那你就会有损失。

创业者分三类,一类是真正自己创建的企业,一类是买的一个公司,并且继续做下去的,第三个是跳槽出来做自己跟原来打工的时候做的一样的公司的。把三个东西都剖析一下,你就知道现在是不是需要开创一个新的公司,我要讨论一下该不该开创一个新的公司。

这个问题需要讨论,无论是你还没创立企业,还是你15年前就创立了企业,因为创业者需要不断创业,每时每刻,所以要不要创业是每时每刻的。在这样的沙龙上,不知道每个人业务是什么,所以希望把一些共性的东西跟大家分享。

几种创业方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买一个已经存在的公司,这件事情在美国不断的发生,最近在一本财经杂志上提到这样一个人,这个人就喜欢买一些还很小的企业,然后告诉这些创业者或者让这个企业按照他的思路走,给这些企业董事会放上自己的人,然后引导这个企业的方向。这种人或者这个人被媒体称为企业海盗。那个人是百万富翁,第一现场你们看上去很面善,应该不是海盗,第二他不是美元计算的百万富翁。既是前面两个假设成立,你们觉得这个古斯可能跟你们跟你没关,但我依然觉得这是好的故事,给大家上一课,因为现在做的事情都是一个启发,怎么在当下社会买一个企业。这个公司要么不是创始人在运营要么是一个创始人在运营,但发展的比较平,如果还是原来的创始人运营这个公司,这个公司发展的比较平缓,这个创始人就会感到很焦虑。在另外一种情况美国人常常是创始人的孩子、孙子在运营,当他们接手的时候会更焦虑,因为他们认为家族企业会毁在他们手上。

你看一看股票市场,看看美国最大得上是公司,他们过去一年中市值下降了很多。GE降了30%,GM降了40%,股票市场不是长线价值的反应器,只是短线价值的预测值的一个信号。现在是一个兼并收购的好时机,因为小企业家觉得给我心目中的75%,我就很满意了,这样也比GM、GE强一点。所以你现在如果手里有现钱,可以兼并收购其他小企业,在一个打折的价钱上,因为他们的心态是那个样子的。看你们的表情也没有那么满意,我就假设你们手里没足够的现钱买小企业。

所以现在讲第二类创业,就是你自己开创的企业,这是最危险的,超过90%的新创企业会失败。这不是很好的统计数据,不是说你现在开创一个企业,90%多一年以后会倒闭。很多大学联合做的创业企业的研究,他们画了一个图表,有一个曲线,上面说他们每年有百分之多少的企业倒闭。他的研究表明,到第十年底的时候才有90%的企业都死掉了。读到这份报告的时候,想原来世界是误会创业企业的发展估计的,原来以为一下死了很多,是创业最初期的第一年死了很多,原来不是,是在十年中逐渐死掉的,我想这张图表背后意味着什么。这个原因不是简单的A或者B,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你看图的第一个环节,是说创业者们开创了自己的企业,危险往上走,你就需要管理你的企业,但你是很好的开创者,但可能并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第二个原因是说,看这个图表不是大幅向上的,是一波一波向上的,生长轨迹是这样的,因为一个企业必须不断的说你开创一个新的生意,你进入到管理阶段,你要在去开创个新的事业,然后稳定了再往上走。所以这就需要想成为成功的创业企业家挑战还是很大的,需要你有这样的能力,如果只是在第一波上,让你公司内和外部利益相关联是容易的,怎么在一波一波又一波的时候还保持兴奋和自信,其实是很大的挑战。

现在你们看到成功创业者面对最大的风险不是在起点上,谁都可以开创一个起点,而是这两种情况,要么把自己管理能力提高,转型成管理者,要么持续不断的再创业、再创业再创业,甚至在一个企业内。把一个人成为开创者转型为精细人这件事情,很多人可以转型过去,但更多更多的人转型不过去。在我看来,这类公司就是你的市场足够大,不需要一次一次再找新的机会,但你需要把规模做起来,如果不能转型,你就要找一个管理型的人,或者高层雇员承担你的角色,把你的企业从开创起转换成稳定扩张性的、管理为先的公司。左边我解释过了,右边是你也许永远不用成为一个管理者,但你要推动你的企业有一个一个兴奋点往上走,无论你开创没开创一个企业,都要看你的企业在哪个产业中,你本人到底是哪个类型的人,有没有能力走这种成长路径或者走那种成长路径。

说说第三种情形,就是你的业务都是熟悉的,但原来作为雇员做的,现在开创了一个自己的公司。在过去经济衰退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原来为一个大公司工作,但这些大公司要么是有麻烦了,要么避免以后有麻烦就裁员了。但是这些公司之后还是需要有人做类似工作的,所以他们又跟这些原来被解雇的雇员签订合同,让这些人成为自由的供货商,让他们完成一些相关的工作任务。有很多人原来已经在一些产业中为大公司提供相关业务,想做一个统计,现场有多少人原来在一个大公司中工作,后来成为大公司的供货商,成为你原来雇主的上下游的,你的企业为你原来的雇主服务,有么?有一个。我预测未来一两年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出现,这其实是一个好事,因为你成为一个创业者,但是你原来的雇员支持你创业的。如果你已经在经营、创办一个企业,这件事对你的启发应该是你观察一下大量裁员的大企业,看看他们有什么活,原来是内部自己人做的,现在需要找一些外包,你可以成为他们的供货商。一般大企业裁员的时候是根据雇员等级裁员,不是根据他们提供什么服务去裁。所以当大企业裁员的时候不是努力分析这个人做什么、那个人做什么然后去裁,而是都裁掉了。基本上会有这样的情况,大公司裁员之后有一些他们应该有的职能反而没有了,对你而言就是机会,你可以成为他们的供货商。

所以有一个问题被经常问到,不是说你住在哪就要成为哪的创业者,而是分析你住在哪,更有利于你的创业。是的,你住的地方很重要,首先当然会有一些国家,整个国家都不适合创业者生存。比如说欧洲一些国家,现在还是旧的理念、几百年前的理念,在那些地方是不能成为一个创业者的。在日本一些地方也是这样的,日本战后也有这样的问题,但他们后来转变过来了。

有一个家伙写的一本书,说所有创业者都是疯子。那个人分析说所有创业者脑袋都有问题,有一种基因带来的病,而且这个病是精神病,所有创业者都有这样的病。不知道为什么有这因的观点,因为他是一个博士,有很多对博士的批评,而且在约翰霍布金斯读书,这个学院有很好的医学院。显然我不同意这类人的观点,那个人说的一点没道理,因为那人拿的是PMP博士,但外界人误会他在医学领域有所道义,由着他天花乱坠的说。这些基金里有病人就移民去了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比较有创业的基金,这些移民充斥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色列。这些国家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欢迎创业者的国家。我说你的观点不对,因为中国移民很少,基本都是原生的中国人,但中国也许创业者的数量加起来比那四个国家的创业企业家加起来还要多。也许你认为你有或者你没有创业的基因,我不觉得那是一个答案。

我确实觉得基因上有一些性格的差异,有些是有利于创业的。举一些美国的例子,如果你要创办一个生物企业,要么选择西雅图,要么选择圣地亚哥。在美国可以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研究过去,看看那个产业在哪个城市发展的好,聚集哪些VP和相关群体,再看创办一个企业从哪个城市开始。这里有一个教授写了一本书,告诉你你要创办企业选定一个产业之后怎么选择一个开始的城市,在美国确实发展的比较好。如果你发现一个产业有麻烦,依然可以在地理上分析从哪个城市开始。如果你想做一个产业是机械的或者电子的部件,也许你会开在底特律。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也是一个机会,很多那些大型汽车厂商的上游供货商想把厂子和产业卖掉,他们都在底特律附近。如果是卖医疗器械的话,你也许想去圣保罗那个双子城。那个城市已经原来养大过很多这个领域的企业,已经长的很大了,最早投资的企业天使投资人已经发了大财了,他们想把这个游戏再玩一遍。你选择在哪的话,虽然事业发展,会越来越需要相关产业的雇员,他们也都在那个区,他们会朝你的企业转移。

这个里面我们学到的东西并不忍选择哪个城市,而是要判断自己的企业想要成功需要哪些资源,不是我的企业当下需要什么资源,而是企业发展下一个阶段,或者再创业下个阶段到底学习哪些资源,而我在什么地方可以获得最足量、最便宜、最及时的资源。

主持人:关于创业学最新几点研究的东西已经分析了,我们开始自由提问的时候,先给予谢教授最热烈的掌声。

学员:我看过一篇他的文章,我们创业者不是去冰球在的那个位置,而是去冰球要滚向的那个位置,我们理解就是不是做最热门的事情,而是要做下一个最热门的事情,但这很难判断。

谢洛德:我举的是冰球的例子在那篇文章里,一个著名冰球运动员说我从来不滑向球在的地方,而是滑到球要滑到的地方。你的问题当然很好,究竟怎么判断冰球要到哪个位置呢?这是很难获得的能力,也正是因为那个人总是准确无误的判断冰球滑向哪个地方,所以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冰球运动员。但是现实世界比冰球更困难,因为不是走直线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片不确定性,所以比较难判断未来朝着哪个方向。首先我想说,我不相信世界上有水晶球,不相信问哪个神仙世界往哪个方向走。很多创业者走过来说我怎么才能创业成功呢?我会说你少睡点觉,努力工作,但这还不够。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是说给自己留足够的空闲时间让自己思考,创业者都是实践者,每天都在干各种各样的事,但有一个不好的的趋势是很多创业者很少思考,想想产业往哪走,未来的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所以你不是要问未来方向在哪,而是要想想未来的机会在哪。当你做思考的时候多听听你的顾客、竞争对手的,看他们怎么想的。

创业领域常常有一个问题,创业哪个事更重要,是年轻、活力十足、不断工作还是有经验的人,相关的经验不重要,因为经验从来不能帮助你预测问题,经验可以帮助你去学会怎么预测问题。不是只听有经验的人,而是去问所有相关人,从中摸索一个方法,总结大家的意见。当下的大萧条,我就找一些经历过大萧条的人,问问那个年代发生了什么、有哪种现象,了解这些并不帮助我预测当下的事情,但起码可以勾画出未来所处的上线和下线的空间。

学员:创业企业怎么面对大萧条?

谢洛德:如果你在好的时候,很多时候没有做准备,这种情况很多企业会一旦大萧条来来就会失败。但也不是所有企业都会在萧条中死掉,已经有准备的他们可能活的更好。保持很高度的灵活性非常重要,不管是雇员还是你的资源还是你的设备,大公司在冬天的时候会裁很多人,主要是会觉得很多即使是有才干的人也不需要了,小公司既是有20人,也要有这个准备和思考,既是是20人,是不是还要缩减一半的人,虽然缩减一半的人可能失去一些机会,但可能会保持灵活性。刚才说的是成本这块,另一方面是收入和销售这块,其实这时候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候,可能意味着很大机会的时候,对中小企业。萧条的时候会产生更多的机会并不是在每天在做的这些事,而是你的有的资源和有的才能,适合的一些新的机会或者新的领域或者满足一些新的需求。

再有举个例子,在1970年大萧条之后,有一个大的审计公司的一个经理人,在萧条的时候这个审计公司会面对很大的客户帐收不回来的危险,他没有用魔球预测未来,很容易察觉到有很多企业可能会需要一些这种服务,以前他也没有提供过,但他感觉这很需要。他很快的把自己的审计公司转型了,转型成帮助企业在困难时候,帮忙他们渡过危难,通过重组或者各种方式扭转局面这样的一个服务型公司。他现在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这种服务公司,在6个洲都有业务,他说当时很可能失去了审计的业务,但因为他很及时的再次创业,重新找到了新的方向,及时的调整了。所有经济衰退都有机会,对这个创业者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保持原油业务,也许就出去了,另外一种是再创业,他就做了再创业,把事业推向最高点。很显然有两个东西人们常常弄混,第一是现在提供服务的产品,另外是你的某种能力和服务,我们要看本质,你的能力和天赋是什么,在所有经济点上要想怎么重新运用你的天赋和能力,哪怕在同一个产业里,不同产品和不同服务或者不同服务方法满足产业链不同的需求,这就是机会。

再大家一个例子人们喜欢被宠坏的感觉,如果现在我有一个产业,我会想怎么用便宜的方法,但给人一种被宠坏的感觉。目前去做水疗还是挺贵的,那你作为水疗馆的老板,经济萧条来了,可能我就会破产了,因为这些服务可能对人们而言显得太贵了。我有一个客户开水疗馆的老板,那时候我正在告诉大家经济的冬天来了。我对那个老板说你怎么重新做做你的产品,让它便宜一点。这个老板一开始说不行,我做不到,因为你看我的成本,我必须要从顾客身上赚回来。我们咨询了半天时间,最后发现可以把原来八个小时的产品压缩成15分钟的产品,但是这个女创业者一开始很怀疑这个产品,开半个小时的车,做15分钟的水疗再开车回去,说不定那么一折腾比原来更累了呢。这个业务成功转型,原来是让客人来水疗馆,现在派员工在会议室,给那些人做15分钟的按摩或者面部护理,每个业务员每天为公司挣的钱更多了,这个老板的一天营收也提了上去。

再来一个例子,美国餐馆行业都很恐慌。有很多餐馆都关门了,有的快关门了。很多人不舍得拿钱在外面吃饭了,宁可在家里吃饭。有一个中等档次的餐馆老板发现,人们在这期间更不喜欢点一些餐后甜点,因为比较起来的话这个显得更贵一点。原来餐后甜点一半是7、8美元,现在大家觉得很贵,原来买一份甜点,现在卖一口甜点了,很小的一块,但标价一美元。原来这么大一块卖7到9美金,现在这么小一块卖一美金,所以同样的东西卖的收入更高了,前提是他们研究了现在的社会,大家不愿意花大钱,愿意花小钱。

学员:他说企业家不是天生的,但我觉得也不是自愿的。18岁或者20岁以前的性格已经形成了,但这不是他决定的。有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一些天生条件。我指的是出生环境不是自己决定的,现在有一种观点,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一些前期条件,要么教育好、要么家庭出身好,然后他才能成功。

谢洛德:我同意你的观点,书名叫企业家是造就的,不是天生的,但造就不一定是他自己造就的,小时候环境、家庭因素各种因素造就了,包括各种关系,跟老师的关系、父母的关系,但反过来说也不是父母把你们造就成企业家,而是你跟父母的关系特点有可能影响你一生把你早就成企业家。这点上,我承认企业家是各种因素造就的。说一说人们处理风险的能力,每一个小孩出生的时候都是敢冒险的我们老师、家长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告诉我们不要冒险。比如教小孩子不要插到电源里,这是我们不需要干的风险。有一些家长是这样比较正常的教育孩子的,还有一些家长教育的更进一步,他们告诉小孩子,所有险都不要冒,我上大学考试,有多项选择提,每选对一个给一分,错一个扣两分,这是阻止学生不要瞎猜答案,但再往下想想,是想教育你不要冒风险。如果你老受这样的教育,从家长、老师其他人中,那你就会倾向于少冒险,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现在我们怎么教育冒险的态度。

世界上大部分人是没法选择自己的父母的,也没法选择中学小学老师,如果想想他们用你看起来对的教育方法对待自己,那你就要重新教育自己,重新教育自己对风险的态度。关于创业学里很有名的研究是说,有很多孤儿都成为很著名的也企业家。因为孤儿本来没什么好失去的,你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而且从小受的教育是要么冒险,要么还是什么都没有。所以他们很努力的承担一些风险,而且另外一个观察是,这些人有很多不是在很新型的产业里创业,而是从传统的产业里创业。另外一个例子是说,在二战之后,大屠杀幸存者有很多成为了企业家。因为他们的信任出了问题,因为他们经历了那样的事情,你就很难建立信任,而这东西是你想在大企业做雇员所必要的东西,他们没有这个东西,所以只好自己创业了。

学员:刚才讲创业者和管理者关系的时候没太听清,这两个是对立的么?只能二选一么?

主持人:这个我告诉你好么。

学员:刚才说一波一波的,创业之后可能发现一个新机会,迈上新台阶,这要注意什么?

谢洛德:如果你不知道下一波在哪,就去努力工作吧,努力工作安静下来,去思想、询问相关的人,判断下一波在哪,也许你的判断不永远是正确的,那就退下来思考。但要努力工作,这是思考、战略上的努力工作。创业学里从没有框架和模型,我讲给你们就一定能创业成功的,创业唯一秘诀就是努力工作再努力工作,努力思考再努力思考。

创业者是这世界上最自信的人,不等于自我为中心,创业者不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人,而将是世界上最努力工作的人,我们会努力跟所有人沟通、发现下一个趋势到底在哪,正因为创业者是努力工作的人,他们的自信才导致自己的创业成功!

学员:咨询曾经精细过大萧条的人能让我们有思路找到方法,怎么看目前的萧条有多严重,跟29年到33年或者1873年到1876年比是怎样的萧条?

谢洛德:我虽然没有水晶球,但和1930年不太一样,无论中国政府还是美国政府都有一套体系。

学员:主要是这个体系包括像保险、保险制度、失业制度,这在当时是没有的,至少没有像那时候经济萧条之后大家变得非常绝望了。

谢洛德:另外一件事是全球范围内各个政府首脑是在合作性交流的,虽然政治学科都在研究政治家行为,认为政治家都是自私的,为自己利益说话的,所有政治家都希望自己国家的利益得到委会,自己国家的商品得以出售。现在政治家们也许偶尔也还这么说,但不像1930年那样出台贸易保护的措施,但那时候各个国家都出台贸易保护策略,这是雪上加霜,如果没有这种国家敌对的贸易政策,可能经济萧条没那么严重。90年代开始发展的这次最大型的血腥革命就是IT领域的革命,1930年正好在工业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工业革命本身完成了,大萧条之后仅仅做的是工业中间管理水平的出售。在那个年头,其实想创业挺难的,要有大量资本、弄厂房,还要有基础建设、运输等等,有很多东西还有可能作出一个创业企业。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一轮的技术革命刚刚开始,还远远没有到解围,包括IT领域基础革命,包括生物、基因学有一些高新技术的革命,不仅我们没有到结尾,而且这些革新的过程其实是不需要那么大量的资本的。比较一下Google和大萧条之后建立的钢铁公司,创办Google所要的资本量是特别小的一部分,比起那时候创办一个钢铁工厂。我已经说了预测,但谁知道未来怎样。

学员:我对您名片上称呼,临床这个意思是不是谢教授更加侧重研究医学?

谢洛德:跟医学没关系这种教授不是在一般商学院里去追中终身教习的教授,而是谁一直关注实践,在实践圈子里的经验带回给课堂的教授。临床的教授不去追求终身教职,终身教职是和创业精神抵触的。

学员:是不是更侧重创业当中实践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侧重书本上的本领,是更侧重于人还是有更深刻的含义?

谢洛德:其他研究不只是关注实践中具体问题,也有一些理论问题,比如出的书都是经过很多年研究,总结很多实践案例,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学员:创业家可能是最勤奋、努力的,之前很多人有一些误解,说自信确实是很盲目的,至少我过去这么认为。我的问题是说,不知道谢教授有没有研究中美企业家在类型上是不是由于环境、宗教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谢洛德:每个国家都不一样,各个国家之间都很不一样,中美之间也很不一样,总主要的是时间点不一样。在美国有连续250年创业家的历史,但在中国历史曾经被打断了,这轮创业家历史就25年左右。让我感到很奇妙的一件事,中国和美国的政治结构和政治制度这么不一样,但都源源不断有这么多很棒的企业家诞生,这也是我一遍一遍回到中国的原因,刚才提到一个经济学家熊彼特,这个认不是定义了创意才能,他提出创造性破坏,创业企业家他们一轮一轮的破坏已有的现状。我刚读了这个人的传记,之所以伟大是有不同原因的这个人是个经济学家,和那个年代经济学家很不一样,因为他研究文化、历史,很多学科都有研究,但碰巧他又是经济学家。这个人生在奥地利,然后去了德国,后来又移民到了美国。他做了很多全球化研究,在很多国家研究,研究这些文化的元素怎么去影响经济的。人们其实之间没有太大的不同,但社会之间是有不同的,最多的也是环境上的不同,如果是给一些人优惠或者照顾的政策,更有利。创业环境是在各个国家不同的,这是熊彼特说的,没有那么多不同。

现在我想讲讲,我观察到有一些不同的。给大家举个例子,我9年前在日本教书,那时候人们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在教室里,既使点名叫人回答问题,人家也不情愿。这些人都是会说英语的日本人,而且他们选修了创业学的课。但是是日本文化阻止了他们当那么多人发言,这种文化影响不只是在教室里存在,在社会上很多地方存在,阻止人们的创业行为。下面说说教育本身对创业的影响,我想起过去一个学生,毕业之后有很多去投资银行的机会,但他去了肯尼亚,帮助当地的人们做一些小生意,有些生意一年才挣200美金的样子,但是帮助当地人改善福利。那个地方没有教育也没有经济体系,每个村子里妇女得知自己可以做生意的时候都想做一个小生意,那样就可以很好的养大他们的孩子。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但很多时候不是那么明显的。

主持人:时间差不多了。

谢洛德:祝大家都好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Archiver|手机版|588创业网 ( 闽ICP备08003622号-6 )

GMT+8, 2024-6-2 08:56 , Processed in 0.1163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bbs.588cy.com

© 2001-2012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