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创业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查看: 18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啥样的大学生“村官”受农村欢迎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42 创业币
在线时间
1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村官 发表于 2009-8-19 12:50: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乘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东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农村面貌更是日新月异。

  然而,与城市发生的变化相比,农村的变化还是相对滞后的,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仅给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也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使他们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本报今日刊登《啥样的大学生“村官”受欢迎?》的调查,旨在通过一些大学生的“村官”实践,为今后的大学生的“村官”选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为那些有志于农村改革发展事业的大学生们提供一些帮助。

  目前,运城市盐湖区共有213名大学生“村官”,其中102人已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工作了一年或两年多时间,他们工作生活的怎样?能否胜任村干部工作?是不是受到群众欢迎?如何有效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使用,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前不久,盐湖区纪检委、区委组织部、区监察局等部门进村入户,走访了千余名村干部和群众,对102名大学生“村官”的在岗工作、作风纪律和管理使用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我们也随机参加了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通过一至两年的农村生活和学习锻炼,有95%的大学生“村官”基本上实现了角色转换,适应了村干部岗位需要。其中,各方面表现优异、深受农村两委干部和群众欢迎的约占10%;另有2%的人不能安心工作、长期不在岗,或者作风漂浮、纪律松弛,所在村干部和群众不太满意。

  “农村的确是一片广阔的新天地,你只要扑下身子去干,就一定能有所作为,深受欢迎。”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如是说

  2005年9月份,赵姣霞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考察后,担任了盐湖区龙居镇麻村党支部副书记。上任后,她了解到村里虽然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芦笋、果业栽植,但由于群众不懂技术和管理,加之一家一户自产自销,经济效益不好,群众积极性不高。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面深入群众了解产销环节的具体困难,一面多方联系专家进行咨询。随后,她利用节假日,多次自费到周边的永济、河津和陕西等地考察芦笋的种植和市场情况,到新绛、夏县等地学习了解农民合作社的运行模式。经过多方努力和辛苦奔波,于2007年10月申请成立了“盛农芦笋专业合作社”,投资4万余元,建立了20亩芦笋示范基地和20亩育苗基地,积极引导本村和周边群众科学发展芦笋种植。

  担任大渠办事处王家营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裴莉原是一个在城市里生活长大的女孩子,一年来的大学生“村官”经历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她忘不了刚上任时,天天晚上与村干部一起东家进西家出,苦口婆心地说服群众参加新农合医疗;忘不了顶严寒、冒酷暑,成天一身土一身汗,与村民一道栽树浇水、挖坑埋管;忘不了放了暑假,看着孩子们整日里无所事事、东游西逛,她主动向村里提出办一个免费辅导班,结果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一下来了好几十人,她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累得不行……可是当看到家长和孩子们脸上憨憨的笑容,听到村干部和群众异口同声地夸道:“这女娃好!真是没得说!”她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裴莉深有感触地在《“村官”工作日志》上这样写到:“一年来,经过在农村这个广阔新天地的摸爬滚打,初出茅庐的书生稚气已荡然无存,曾经的年少轻狂也打磨的所剩无几,当初那个懵懂无知、空有一腔热血的青年学子正在向一个有责任心、有事业感的农村基层干部转变。”

  是呵,这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转变,也是一个可喜而难得的转变,它标志着大学生“村官”正在实现从“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向新农村建设大潮中的弄潮儿涅槃重生。

  “娃们有知识、有热情,敢想敢干,只要肯踏踏实实干点事,咱们就欢迎。”村干部和群众如是说

  调查中,面对“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最受欢迎”的问题,90%以上的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不约而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善于学习、工作认真、积极进取、作风务实、踏实干事、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协调能力,能够扎根农村,愿意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等。

  由此可见,干部和群众欢迎的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能力,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看他们能不能扎根农村,能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有没有踏实干事的作风,有没有服务新农村建设、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这才是被群众接受、受到群众欢迎的关键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大学生村干部应该说也有知识、有能力,可就是蹲不下来、沉不下去,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大事做不了、小事看不上,或工作不安心、朝三暮四,一门心思找机会想另谋高就,群众意见较大;而有一些大学生初到农村任职,尽管经验不足、能力稍差,但只要肯学习、有热情、愿意踏踏实实干事,农民群众同样非常喜欢。

  许多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担当好如下角色:一是政策宣传员,即能带头宣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二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力军,作为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新鲜血液,能积极承担村级党组织建设任务,推进“两委”班子建设;三是网络教育辅导员,当前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愿望迫切,但农村互联网知识普及仍是空白点和“盲区”,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必须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此项重任;四是科技致富引路人,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调产、增收、农产品销售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五是服务群众的办事员,利用年轻、热情、善于沟通的特点,为“两委”班子和群众跑好腿、办好事、服好务。

  在知识技能需求方面,不少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相对而言,农业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更能尽快适应农村干部岗位,能有效发挥所长,尽快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来。在能力要求方面,上郭乡路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凡狮等村干部认为,一个农村就是一个小社会,事情杂,矛盾多,常常是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比较单纯,心理素质较差,社会经验不足,特别是大多数闯劲有余而恒心不够,往往一遇到棘手问题和比较复杂的矛盾就容易打退堂鼓,这是好些大学生“村官”的“通病”。因此,要注意加强心理素质锻炼,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

  “大学生"村官"要干出一番事业,一靠自己踏实肯干、发挥优势,二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组织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负责此次大学生“村官”调研工作的盐湖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要使大学生“村官”尽快有所作为,有效发挥作用,一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加强学习,加强锻炼和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担任村干部后,更要尽快转变观念,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要扑下身子,扎根农村,才能大有作为,深受群众欢迎。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尤其是乡村干部要切实关心和支持他们,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提供方便、创造条件。作为负有大学生“村官”管理和使用职责的组织部门和乡村党组织,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相应的任用、管理、考核和奖惩机制,为大学生“村官”营造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调查中,我们发现,盐湖区乡村两级组织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使用、提供创业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一是积极探索管理途径。如龙居镇党委每周组织全镇11名大学生村干部集中进行一次政策理论、农业科技、农村工作方法及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同时实行大学生“村官”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使他们很快熟悉了农村工作,增强了基层工作能力。二是全力搭建创业平台。如大学生“村官”郭白娃担任上王乡西堡村党支部副书记后,针对山区群众信息闭塞、致富无门的实际,先后六次自费去陕西杨凌等地考察乌鸡养殖项目,但由于前期调研工作不够,项目引回来以后,发现西堡村自然条件不是很适宜,而同乡的郭村有一条沟的各方面条件非常适合乌鸡养殖。乡村两级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研究决定,让郭白娃同时兼任郭村党支部副书记,并把那条沟划给他专门发展乌鸡养殖。

  但也有一些乡村组织对大学生“村官”不够重视,在管理和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工作职责不明确,使大学生“村官”整天忙于跑跑腿、打打杂,成了免费请来的通讯员、勤杂工,使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有的在吃住问题上安排不妥,使大学生“村官”无法安下心来工作;有的则缺乏严格要求,出现了个别大学生“村官”不履行请假手续、长期不在岗等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Archiver|手机版|588创业网 ( 闽ICP备08003622号-6 )

GMT+8, 2024-6-2 08:14 , Processed in 0.11655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bbs.588cy.com

© 2001-2012 Discuz! X2.5

回顶部